首页
常用电话

 24小时值班电话: 027-67883767

医务科(医疗投诉):027-67885017

    急诊室:    027-87856120

    院 办:  027-67883818

    院 长:  027-67884636

    书 记:  027-67883819

    副院长:  027-67886289 

    住院部:  027-67883768

    慢性病:  027-67886161

    中医科:    027-67885817

    妇 科:  027-67884082

    医保办:  027-67885891

  预检分诊:   027-67883955

  公共卫生科:027-67883770

 预防接种门诊:027-67883769

慢性病档案室: 027-67884350

 财资部医院财务部:027-67884911

 未来城校区医院:18162562120

健康教育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教育 > 正文

中国地质大学野外实习健康防治指南——动物咬伤篇

发布时间:2025-07-01发布者:张攀浏览次数:

暑期野外实习是地质学子探索自然的宝贵机会,但野外环境潜藏着多种健康风险。掌握科学的急救技能,能有效化解蛇咬伤、中暑、蜂蜇伤、蜱虫叮咬等突发危机。以下关键急救措施,为你的野外安全保驾护航。

猫狗鼠咬伤

野外地质实习点通常位于偏远的山区和农村地区,经常有猫狗及鼠等动物出没,它们的唾液中可能带有狂犬病毒和细菌。同学们在实习过程中如果被这样的猫狗鼠等抓伤咬伤后,有可能引起伤口感染,严重的会感染狂犬病,致死率接近100%。

处理方法

1.立即用清水或山泉水彻底清洗伤口15分钟,将伤口内受污染的血液和动物唾液清洗干净;

2.伤口止血,防止大出血;

3.用干净的纱布把伤口盖上,立即就医;

4.注射狂犬病疫苗和破伤风抗毒素。

注意事项

1.严禁用嘴吸出污染的血液!

二、蜂蛰伤

野外实习被蜂蜇伤会出现比较严重的后果。蜂的尾部有毒刺,刺与体内的毒腺相连,当蜂蜇人时,毒腺内的毒液就会注入人体内,蜇伤处有出血点,起小水泡,周围肿胀,出现烧灼痛或剧痒。

蜂蜇伤亦会引起过敏反应,严重者会出现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甚至休克。其治疗主要是对症处理,并没有特效的解毒药物。

 

处理方法

1.可以用尖细的针头或刀尖挑出毒刺和毒腺囊,切忌挤破毒囊;

2.充分清洗伤口(蜂毒呈碱性,可用食醋清洗;蜜蜂毒呈酸性,可用肥皂水清洗);

3.冷敷伤口,延缓毒液吸收,减轻肿胀和疼痛;

4.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5.发生严重过敏反应者立即就医

三、海蛰蛰伤

北戴河实习区位于海边,海滩常有搁浅的海蜇,此前亦有海蜇蛰伤的案例。海蜇,水母的一种,伞部隆起呈馒头状,直径达五十厘米,最大可达约一米五,胶质较坚硬,通常青蓝色。触手乳白色。口腕八枚,缺裂成许多瓣片,部分海蜇有毒,少数剧毒。

预防措施

1.严禁捕捉、触碰海蜇(包括活海蜇和死海蜇);

2.到海边实习、游玩注意观察,防止触碰到海蜇;

急救方法

1.严禁用淡水或淡盐水冲洗,可就地用干净的海水冲洗伤口,清除异物;

2.可用海水、衣物、泥沙等清洗或擦去黏附在皮肤上的触手或毒液;

3.立即就医。

四、蜱虫咬伤

蜱虫可携带多种病毒、细菌和原虫,可传播多种疾病,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森林脑炎、蜱传斑疹伤寒、莱姆病等,给人类健康带来很大危害。在蜱高发的春夏季,尽量避免涉足蜱虫密度高的树林和草丛,不要随意在草地上躺卧。我校周口店实习基地发生过实习师生蜱虫咬伤事件野外实习结束后仔细检查身体及衣服以防蜱虫附着或叮咬。蜱虫一般比较喜欢在人类的颈部、耳后、腋窝等皮肤较薄的地方进行叮咬附着。

预防与处理

1.出野外必须着长衣长裤,不乱入杂草数目丛中;

2.进入有蜱地区要做好防护工作,扎紧裤脚、袖口和领口。外露部位要涂擦驱避剂(避蚊胺、避蚊酮),或用驱避剂喷涂衣服;

3.蜱虫叮咬后不可用手强行拔除,不能立刻打死虫子;

4.蜱虫叮咬后可用酒精、风油精涂在蜱虫的身上,数分钟后蜱虫被“麻醉”,就自行松口;用细镊子等工具夹住蜱口器部拔取。

5.取出后,用碘伏或酒精局部消毒,并自我观察身体状况两周。若出现发热、食欲不振等症状,立即就医!

五、隐翅虫皮炎

在我校各大实习点,每年都有很多同学被隐翅虫毒液刺激引起严重的接触皮肤,常导致皮肤痒痛难忍,夜晚难以睡眠,给实习生活带来极大困扰。

隐翅虫皮炎是由于皮肤接触隐翅虫毒液所引起的急性炎症反应。毒隐翅虫为蚁形甲虫,体长0.6~0.8厘米,头、胸、腹部为黑色和橘红色相间。栖居于杂草石下,当跌落、停歇在人体被拍打或捏碎时,体液接触皮肤或由拍捏毒虫的手带至别处而引发接触性皮炎。

 

处理方法

出现皮炎,及早用肥皂水清洗,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若红肿明显或有糜烂面,可用碘伏消毒。

预防

发现皮肤有隐翅虫时不要直接捏取或拍击,吹落或拨落后踏死。

六、蛇咬伤

我校三大实习基地均出现过蛇咬伤事件。毒蛇头部多呈三角形(眼镜蛇、银环蛇除外),尾部短钝,体表花纹鲜艳(如竹叶青通体碧绿、五步蛇有方形斑块)。无毒蛇头部椭圆,尾部细长。被蛇咬伤后要保持冷静,减少活动,远离蛇的攻击范围,避免二次咬伤,尽量记住蛇的颜色、花纹、形状,或在安全前提下拍照,但不要试图捕捉或追打蛇。

救护方法

1、保持镇静,限制伤肢活动,严禁惊慌奔跑;

2、摘除伤肢饰物(戒指、手镯等)。

3、用夹板或绷带固定距离咬伤10cm近心端,30分钟后松绑1-2分钟,下垂伤肢,保持肢体低于心脏水平。

4、用大量清水彻底清洗伤口;

5、立即送往就近医院注射抗蛇毒血清

不推荐或有争议的现场急救方法

1、严禁直接用口吮吸;

2、不建议用拔火罐的方法吸出毒素;

3、禁止非专业人员切开伤口排血;

生命至上任何严重咬伤、过敏或中暑昏迷,在自救同时务必第一时间联系救援!携带实习地最近的医院联系方式及GPS定位信息。地质人的征途是山川湖海,而安全永远是勘探的第一课。出发前做好防护,遇险时沉着应对,愿每一次实习都成为满载知识与勇气的难忘旅程!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作者:王开欣

快速通道: 国家卫健委 | 洪山区卫计委 | 中国地质大学 | 学生工作处 | 财务处 | 工会 | 退离休干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