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校医院的白衣战士抗战一线,为地大校园建筑牢固的堡垒。有这样三位男神“剑客”,为校医院一线医护人员提供了后勤港湾,他们是——徐祝心、黄启亮、张小伟。
大年初一,接到医院返汉抗疫“集结令”后,办公室副主任徐祝心“抛下”家人,独自开车从湖南返回武汉。疫情前期医疗防护物资紧缺,徐祝心积极向社会爱心人士、校友、兄弟医院、上级卫生管理部门联系医疗物资,连续一个月从早上8点工作到晚上10点才下班,未曾休假一天。
为及时抢到医疗物资,他开私家车前往发热定点医院、武汉市红十字会、武汉市急救中心等领取捐赠物资,多次前往洪山区卫健局和洪山区政府领取下拨物资,2个月来共领取各类物资60余次。
徐祝心前往武汉市急救中心领取医疗物资
自2月10日以来,医院先后承担汉庭隔离点、鑫源隔离点医疗工作,徐祝心负责两个政府隔离点的后勤工作,在隔离点和学校间往返奔走。为两个政府隔离点和校内医学观察隔离点购买生活物资,他经常要排队两三个小时才能进入超市,有时等了几个小时却发现需要的物资没有库存。
由于校内超市物资紧缺,为了保障医护人员基本生活需求,他甚至不顾危险前往人流密集的校外超市,有时他需要去多家超市才能集齐物资。截至目前,他累计校内外采购物资50余次。校内超市负责人鉴于医院特殊情况,特许他走快速通道,继“表哥表姐”外号后,他又多了“超市刷脸”外号。
为政府隔离点的康复患者们送去日常治疗用药也是徐祝心的日常工作之一。随着天气逐渐转暖,中药易变质,他每次都是马不停蹄的把药从卫计委送至隔离站,经常错过饭点。
黄启亮,中共党员,医院药剂科副主任,疫情期间医疗物资总负责人。大年三十,正在与家人欢度春节的黄启亮,接到医院疫情工作信息,需要立即返回武汉参与疫情防控工作。起初,他准备孤身前往武汉,家人鼓励他说:“我们一起回去,做你坚强的后盾”。
黄启亮在东西湖排队等候3小时后领回的医疗物资
大年三十,交通封锁,他和家人在大年三十的寒风中持续行驶了13个小时才返回学校。他不顾长途劳顿,仅仅休息了几个小时便全心投入到工作中。
为缓解校医院医疗物资紧缺的危机,黄启亮独自驱车去往武汉各大医药仓库领取物资,有时要在寒风中排上3-4个小时的队,他毫无怨言。由于医院人手不足,工作压力大,他主动放弃休息时间,只为医护人员能够有更多一件防护服,更多一点安全保障,只为防疫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2020年的春节,对医院办公室的张小伟而言,压力无疑是巨大的。疫情爆发,医务人员后勤保障需要他。孩子生病住院,家人需要他。两难的选择,张小伟舍小家为大家,毅然坚守工作岗位。
张小伟和办公室其他职工一起负责两个政府隔离点和校内医学观察隔离点的后勤物资保障工作,工作中不辞辛劳甘于奉献。遇到2个隔离点医务人员集中轮休,高峰期他同时要为40多人服务。
两个政府隔离点的每批医护人员出征前,完成医疗工作返校休整时,张小伟都会细心的为他们做好车辆、住宿安排、准备医疗和生活必需物资。医疗队工作期间,隔离点医护人员的需求,他都会想尽办法满足,第一时间送达,做好医护人员的后勤保障工作。
3月17日,接洪山区卫健委通知,为奋战一线医务人员准备了慰问大米。医院医务人员多为女性,张小伟与其他3位男同事一起,硬是汗流浃背的为医护人员扛了3000斤的大米回来。
疫情期间医院的电脑、打印机、医保专网、卫生专网等也会随时发生故障,张小伟作为医院临时信息管理员,只要发现有工作需要他,即便是珍贵的轮休时间,他也会立刻返回医院投入工作,确保疫情期间医院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
张小伟与医院其他同事一起扛回3000斤大米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这场抗疫阻击战中,医院的三位男神“剑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用心谱写抗疫的战歌,用双手描绘后勤工作的蓝图,用奉献的精神筑起了抗疫的壁垒。